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六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向好 全球实时

2023-04-04 04:04:5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六大国有商业银行2022年“成绩单”已悉数出齐。数据显示,2022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9万亿元,同比增长0.29%;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97%。与此同时,六大行全面筑牢风险堤坝,其中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2021年末有所下降。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和个人贷款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在持续让利实体经济、LPR利率下调等背景下,商业银行息差持续下行。随着国内经济活动稳步恢复,实体融资需求回暖,金融市场情绪转暖,银行营收和净息差有望进一步改善。

业绩稳健负债增加


(相关资料图)

总体来看,六大行经营业绩稳健,报告期内,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2022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9%、7.45%、5.02%、7.06%、5.22%、11.89%。

不过,营收增速总体放缓,有两家银行出现“增利不增收”的情况。2022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2.63%和0.22%。邮储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相对较快,实现了5.08%的同比增速。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丰认为,2022年受宏观经济承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银保监会口径商业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上年下降7.2个百分点至5.4%。国有大行经营业绩相应也会受到整体宏观环境及行业性因素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六大行总资产规模共计16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3%,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5个百分点。其中新增贷款规模突破1万亿元大关。另外,总负债规模共计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水平较上年同期增加近6个百分点。其中存款规模为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3%。

“六大行有效承接居民存款,在保证收益性和稳健性的同时,充分发挥金融中介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最需要的行业和领域。”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认为,负债增加的主要驱动力量既有宏观经济波动下预防性储蓄增加的原因,也有年末债券市场调整导致居民资产配置流向存款类产品的原因。

息差下行增速放缓

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两部分构成,国有大行作为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头雁”,利息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多在70%以上。

在王一丰看来,“量增难抵价降”拖累利息收入增速放缓。他表示,“量”的方面,2022年国有大行积极发挥信贷“头雁”作用,助力稳定实体经济基本盘,扩表维持较高强度;“价”的方面,受LPR下调拉低贷款收益率、加大让利实体经济力度、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增强等因素影响,净息差遭受较强挤压。

此外,六大行非息收入整体增速较上年亦有所下降。王一丰分析,一方面是资本市场震荡调整影响基金、理财等代理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走弱;另一方面,市场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下,公允价值损失对净其他非息收入形成拖累。

杜阳分析称,营收增速边际放缓,盈利增长回归常态化。一方面是在减费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遵循“以量补价”发展逻辑驱动收入规模增加。另一方面,非利息收入规模共计8603亿元,同比下降约9%,2022年资管新规全面落地,资产管理行业粗放式增长的时代正式谢幕,稳健运行成为新常态。同时,在主要经济体加息等因素影响下,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对非利息收入增长带来影响。

资产质量整体向好

在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国有六大行2022年全面筑牢风险堤坝,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资产质量整体向好。从六大行财报看,截至2022年末,六大行不良贷款余额共计12759.96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1124.41亿元。从不良贷款率看,“工农中建交”均高于1.3%,工行、建行最高为1.38%,但相较2021年,五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下降;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仅0.84%,但却是唯一一家不良贷款率同比提高的银行。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银行资产质量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近年来特殊环境下,宏观经济波动导致部分银行不良贷款有所增加。但不良率下降与资产扩张相对快一些,这与近年来银行积极提升经营效率和银行持续加大不良处置等方面有关。“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仍较为复杂,一方面需要防范潜在不良风险滞后暴露,金融市场波动等风险;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看,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健经营,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和经营能力。”周茂华表示。

而在王一丰看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同时也与各家行自身经营策略、风控管理、企业文化等密不可分。“未来在风险管理方面,一是坚持审慎的风险偏好,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及重点行业领域的前瞻研究,将整体风险管理工作合理前置;二是不断加强风险管控能力,注重内外部数据的应用与风控模型的持续优化与迭代,建立覆盖贷款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体系;三是对具有潜在风险压力的重点领域,要进一步强化不良资产的处置能力,做好应对预案。”王一丰建议。

关键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技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