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科技学院校长刘鸣:瞄准湾区所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世界新消息
日前,第十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表彰2022年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珠海科技学院(下称“珠科”)斩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和两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
“我们高度重视政产学研合作,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一流创新性、应用型民办高校。”珠科校长刘鸣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学校将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定规模、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强特色”办学思路,在工业软件、集成电路和大健康领域重点发力,培养国家和行业产业紧缺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提高综合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在民办高校和同层次院校中力争上游。
优化学科布局服务区域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方+:推进高质量发展,珠科有哪些重要办学成果和思路?
刘鸣:珠科是一所年轻、有活力的高校。办学19年,办学成绩突出,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10万名毕业生。2021年转设更名后,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博士工作站,以及一批国家和省部级学科、专业与学术项目和平台,综合办学实力位居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主榜第二、综合类第一,连续三年蝉联广东省第一名,连续两年在广东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中获评“优秀”等,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
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社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不断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南方+:学科专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珠科怎么做?
刘鸣:得益于原吉林大学深厚的学科专业基础支持,学校各学科专业与珠海“4+3”产业体系全对应、全覆盖,以新工科为亮点、以科技相关学科为主干、以特色人文社科为综合,其中理工科专业占比52%,同时打造大健康(老年康养)、工业软件与集成电路等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
我们将继续优化,重点扶持在生物制药、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等与广东、珠海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需求提供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同时为学校争取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夯实基础。
聚焦两大领域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
南方+:工业软件和集成电路是国家和广东重要产业、珠海主导产业之一。珠科在这方面发力,有何优势?
刘鸣:不久前,珠科获批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立项,是6所入选高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高校。该基地依托已有14届培养历史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将贴合地区产业集群化特点,打造集成电路特色优势专业群,并结合软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专业,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搭建平台、开展项目研发、设立微专业、牵头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群等,不断为解决工业软件、集成电路产业“卡脖子”难题培养实干人才。
南方+:学校“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方向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已获批立项,具体如何规划?
刘鸣:近年来,我们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已投入3000万元推进大健康产业学院、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建设,组织多学科专业资源共同参与,打造特色鲜明的大健康优质专业群。
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批后,我们加快建设大健康产教融合研究院,围绕医药食康养、智慧康复设备、艺术/旅居/文化/体育康养等方向开展研究,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互动,同时开设相关的新专业、辅修专业、微专业及核心课程,以专业群、课程群为基本形态,构建完整的大健康产教融合教育教学体系。
探索筹建老年大学
南方+:学校正在筹建老年大学,有何考量?
刘鸣:这是学校主动落实大健康、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响应广东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助力“健康中国”和健康老龄化建设的重要行动。我们将强化校、企、地方三方合作,加强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和项目研发,以“学养、康养、医养”一体化结合,助力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学校将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前沿技术应用,调动药学、食品、音乐、体育、旅游等多个学科,逐步形成大健康和以老年康养为主的学科专业群。首批已累计投入近600万元,开展涉及音乐疗愈、中医康养、智能辅具、文化养生等主题的20余项大健康产业相关学科科研立项。
学校立足长远、科学规划,近年来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除了老年大学之外,我们还重点推进国学院建设,包括国医馆、国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项目,既要建设“健康中国”,也要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项目规划用地6.6万平方米,已投入4.5亿元,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南方+:高质量发展中,珠科将如何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
刘鸣: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持续发力,办出优势和特色、办出高水平和高质量。
当前,学校遵循成果和需求导向,全面修订全校66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行业、企业、高校、校友多方论证,科学决定开设哪些课程、设立多少学时、如何开展课程等。同时,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引育高素质教师队伍,搭建一批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平台,促进高质量的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加强与国外、境外的广泛深入学术交流;加强国家和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加强本科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此外,学校与吉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在研究生培养领域深度合作,还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将进一步加快提升办学层次,以强大内生动力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案例】
引导学生在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就业
自去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以来,珠科的“双创”教育改革取得了更多示范性工作成果,服务地方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尤其在实现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方面成效更加突出。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珠科积极搭建毕业生与企业用工需求的衔接桥梁,通过访企拓岗、开展政校企合作和优秀校友座谈会等方式,聚焦开拓市场、需求调研和跟踪反馈,提供多元化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和支持毕业生留下,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校19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近10万名毕业生,且每年80%以上扎根大湾区就业创业,尤其“留珠率”连年提高。
今年,珠科面向毕业生开展了130余场不同区域、行业、形式的系列供需见面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6336个,为毕业生人均提供8至10个就业岗位。本届毕业生签约就业领域集中于信息科技、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大健康、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包括格力、纳思达股份等世界/中国500强头部企业。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社会发展
坚定不移走应用型之路,珠科立足湾区,紧扣珠海需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切实发挥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珠科与企业联合成立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以学科学院+产业学院的“双学院制”运行,校企双方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双师团队、实验室和教学资源库。该学院获批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今年首届毕业生中超40人获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澳门大学、江南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的深造录取。
学校与ABB机器人(珠海)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面向“中国智造2025”和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机械、电子等学科工业机器人方向,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共建实验室、开展项目合作等方面深入合作。该产业学院获省民办教育专项资金600万元经费支持,并立项为广东省现代产业学院,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斩获省级及以上奖项44项,毕业生多在中芯国际、格力电器、海康机器人、纳思达等智能制造领域优势企业工作。
·数读·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珠海市优势学科3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项目2个。
专任教师中30.4%有高级职称,81.0%有博士、硕士学位;二级教授21名;博士生导师62名。
拥有各级各类研究机构72个,其中省部级研究机构9个、市级研究机构14个;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06项。
近五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项目126项。
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银奖2项、铜奖15项。
【文字】南方+记者姚昱旸
【通讯员】郑润真汤义和陈宇林志扬林悦郑薇
(文章来源:南方Plus)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