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万山:“以人为本”描绘城市发展新画卷
(吴承攀 钟洁明)2013年,铜仁市万山区开始实施“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发展战略,将谢桥新区划分为城市异地转型的新城区。十年过去,如今的万山新城已从“城乡接合部”变成了一座高楼林立、交通便捷,充满朝气的新城,开启了万山高质量发展、高质量转型新篇章。
“老板这个多少钱?”“5元。”“那我扫微信吧。”在丹都街道楚溪社区,居民汪中华家的便利店不时有顾客前来光顾。在与他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几年前楚溪社区还只是一个村,仅仅只有一条小马路,人烟稀少,经济发展难。
(相关资料图)
“以前我们出门都不方便,路都是坑坑洼洼的,进城连公交车都没有。”回想过去,作为城乡接合部的群众,汪中华说,村里的人大多数都以务农或外出打工为主,日子过得相对艰难。
楚溪社区旧貌
楚溪社区新貌
2013年,万山区开始实施“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发展战略,2014年启动“城中村”改社区工作,当年10月,楚溪村正式更名为楚溪社区,曾经偏远的“城郊村民”摇身一变成了“新市民”,不仅拿到了城市户口,更是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满满幸福感。
“现在好了,路都通到了家门口,我们社区周围还新建了好几所小学、幼儿园,连中学都有,小孩上学近,就医也方便。我在家门口开了这个小卖部,每月收入就有好几千,现在一家人的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了。”提起现在的变化,汪中华笑得合不拢嘴。
楚溪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只是万山区近年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如今,万山城区规模已由13平方公里扩大到24.5平方公里,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正不断攀升。
另一边,在旺家社区民族之家里,搬迁群众许平正在妙手生花,赶制最新毛织产品“植物大战僵尸”。2022年5月,在社区的帮助下,旺家社区手工工作室正式成立,许平从居家妇女变成了技能指导老师,成为了工作室的创始人。
“以前在家里自己钩鞋子,根本没想过能有工作室,当社区看到我有这个技能之后,积极地鼓励我,给我提供场地。”许平说。
旺家手工工作室的成功建立,让78名搬迁妇女变成了编织大师。社区也在去年7月与东莞市东城街道东泰社区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书,组织制定“东泰·旺家共建助销文创产品”计划,这意味着许平的手工编织产品跨越山海进入了广东人民的视野。
“手工室成立之后,社区帮我们积极宣传,打通了广东市场,现在东莞很多的超市、小商品店都有我们的手工编织品。”许平开心地说,产品卖得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也蒸蒸日上。
万山区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旺家社区打造了12000多平方米的微工厂,引进7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推荐群众就近就业2600余人,引导了32户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自主创业,搬迁群众真正过上了美好的新生活。
“我们将继续抢抓莞铜协作机遇,持续深化易地搬迁‘五个体系’建设,在就业、就学、就医上下足功夫,共创居安、业安、心安、身安的‘四安家园’。”旺家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文耀说。
十年来,谢桥新区从人烟稀少变得灯火通明,从狭窄小道变得四通八达,从偏僻郊区变为中心城区。走在大街小巷,一排排乔灌相依的景观树、一列列叶绿花红的绿化带、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让人耳目一新;木杉河畔,郁葱树木,令人心旷神怡。一座山青、水绿、景美、人和的美丽新城正在散发光彩。一座山青、水绿、景美、人和的魅力新城正在散发夺目的光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