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益阳边界行|山里别有洞天 乡梦遥思甘泉

2023-08-14 01:26:54 来源:益阳日报


【资料图】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静 江怀远 通讯员 赵若然

甘泉山村位于桃江县境内最高峰猴公山下,灰山港镇的饮用水源克上冲水库的上首,与宁乡市黄材镇接壤。8月上旬,益阳日报边界行团队来到这里,探访此地的乡土人情。

从桃灰线进入灰山港镇区域,在一个叫神仙坳的丁字形路口拐进来,沿着蜿蜒的公路向山里进发,就会遇见一汪碧水,这就是当地有名的克上冲水库。山里的天气很调皮,去的路上明明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而快靠近目的地时,只见远处高耸的山峰已经淹没在浓浓的乌云里,天色一下子阴下来,很快雨滴噼里啪啦打下来。然而不过数分钟,乌云散去,又忽地晴空万里,天空瞬间瓦蓝。一下车,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稻田的清香,鸟儿叽叽喳喳地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如实说,甘泉山给人的印象,和其他山村一样,目光所及,也是青山、溪水、树木,村舍随机散落在田野里。然而,当我们驱车在幽静的竹林中行进,翻过几个山头,来到一个叫“大窝顶”的峰顶,站在山边鸟瞰整个山村时,眼前的景致令人眼前一亮:错落排列的稻田层层叠叠绕山而上,别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如油画般明快雅致,俨然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山头就是和宁乡的界限,顺着山头往里走几步,拐一个小弯,在群峰中镶嵌着一块“蓝宝石”,蓝色是蔚蓝色天空在池中的倒影,这就是当地人口口相传的“天池”。据说每到春天,“天池”周围,漫山遍野的樱花和杜鹃竞相开放,白似雪,红似火,吸引了周边众多游客登山观赏。

村党总支书符训中告诉我们,甘泉山不是因山得名,而是因为有一口甘泉。他带我们来到一个叫“泉塘阁”的地方,只见远处青青的草木丛里流淌出一条细长的小溪,在此处水面变宽,溪底一个直径约20公分的泉眼“突突”往外冒水,村民们在泉眼周边砌上鹅卵石,将泉眼围起来,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景点。俯身弯下腰,双手刚碰到泉水,凉意从指尖传到了全身,捧起来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说起这些泉眼,符训中滔滔不绝,除了这处,小溪底下还有很多细小的泉眼,水的源头找不到,溪水都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无论是山洪爆发还是久旱无雨,不涨不涸。六月酷暑天,只要到泉塘边一坐,捧口泉水喝了,凉快透体,暑气全消。一到冬天,老远就看见此泉热气腾腾,冰冻天气水温也有十几度,远近村妇都喜欢到这里浣洗衣裳。这口泉水还灌溉着下游5百余亩良田,天旱无忧。据说此泉与宁乡黄材千佛洞相连,有人捉一只乌龟,在龟背上刻上字,从千佛洞放生,3个月后这只乌龟在此泉冒了出来。由于此泉经久不歇,这座山因此得名“甘泉山”。

多年来,甘泉山村一直给人印象就是“穷”。“过去我们落后是有原因的。”符训中说,因为克上冲水库关系到灰山港镇约14万人口的饮水,作为水源地附近的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都承担着保护水源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发展工业,也没有规模养殖,保留着原始的耕作习惯。

然而,眼前的光景显然和“穷”搭不上边,在各方力量的帮扶下,这里已然成为一块山清水秀的宝地。符训中说,搭帮党和政府,无论是前些年的脱贫攻坚还是现在的乡村振兴,政府总是派驻强大的帮扶力量扎根在这里,帮修路,帮基建,送技术,才有了甘泉山村现在的景象。“我们引进了一家矿泉水加工企业,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符训中说,在市国资委派驻的工作队带领下,甘泉山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以“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发展产业,去年村集体创收近20万元。因为有优质企业的入驻,拓宽了村支两委的发展思路。甘泉山及周边村有10多位养蜂人,年产蜂蜜可达1万余公斤,还有不少种小籽红皮花生、制作酸枣皮的村民,村里计划通过合作社帮忙销售,增加村民的收入。

符训中指着远方一片绿油油的丘田说,这是桃江县农业农村局设在甘泉山村的一个“竹香米”种植基地,所谓“竹香米”就是以“三无”的方式种植出来的稻米,“三无”即生产全过程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3年前,县里的农技专家考察了村里的土壤、气候、湿度,确定甘泉山村为“竹香米”种植实验基地。甘泉山村采取稻鸭共生模式,流转了110余亩地,6月底插秧,7月中旬在稻田中放鸭子,禾苗抽穗的时候鸭子上岸。“为了防止水被污染,我们专门从山里接山泉水灌溉。”符训中说,虽然这种种植模式亩产只有300多公斤,但价格高、销得快,一亩能盈利1000多元。

离开甘泉山村时,记者再次回头,只见身后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一般,美丽动人……

关键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技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